6月17日,BBC和CNN两大西媒同时报道,德国发现3000年前青铜剑。他们这次发现的青铜剑,位于多瑙河附近,保存完好,色彩鲜明。用德国考古学家的话说:“几乎还在发光”。据此,德国考古学家兴奋地对外宣称,这把青铜剑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看过新闻照片,心中产生种种疑惑,我特意咨询了我们团队的文物保护专家 。以下是文保专家—— 文物郎中将的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广大历史、文博和文化领域学者踊跃投稿。
(资料图片)
德国发现3000年青铜剑的现场出土状态
文物郎中将:我也是刚刚看到了这条新闻,对于这把宣称是具有3000年历史的德国青铜剑,最初看到是在我们国内的一个文物保护专家工作群里,现在你一问,回想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今天早上,文保群里有个同行就发了这张青铜剑出土照片,并且问大家这是哪里出土的青铜剑?还真有一位同行能明确地回答说是德国出的。当时发这张照片的人,可能也是想引起咱国内文保专家们的讨论。但是可能是大家对国外考古出土文物不太关心的原因,确实在群里没有什么反响。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德国出土3000年青铜剑这条新闻,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我这才仔细看了一下具体的新闻内容,心里确实产生了一些疑问。咱们一条一条说:
德国青铜剑出土照片
问题一、这次德国考古出土的青铜剑,是不是有点太扎眼了?通过考古现场发掘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并且推测出,在一堆骸骨里面,杂乱地摆放着众多文物。其中最大的亮点,一把如此精美的青铜剑,可以说是光彩夺目地屹立其中。这发掘现场非常扎眼,感觉十分的不和谐。他们专家在新闻里明确地认定这是一把实用兵器。如果年代真的有3000年历史,那这样形制的摆放随葬品,是否太过随意了呢?
这里我只是好奇,说一下我一眼看到的感受,我是文物保护专家,不是考古学家,还是希望德国考古学家能更多地介绍他们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摆放礼制等更多信息。而不是孤立地只讲出土的青铜剑。这次德国考古,同时出土这么多有机质遗骸,碳十四测定了吗?结果是什么呢?
问题二,这次德国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各种不同材质出土文物,是如何共存的?在中国的考古和民间考古圈儿里,共同流传着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
1965年,饱水环境下下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
中国在考古发掘领域里,有关青铜器文物出土的,确实有一种特定情况的说法,这就是“水坑”的说法。典型案例就是越王勾践剑。
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饱水环境下出土越王勾践剑。饱水环境下,青铜器文物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氧化保护层。可是,德国这次出土3000年青铜剑的墓葬里,青铜剑紧贴着人类遗骸,而这一堆有机质骸骨,也在同等条件下保存如此之好,这就有一些令人不可思议了。在如此潮湿的环境中,加上泥土中丰富的微生物,3000年历史的不腐之骸的出现,多少会令人心生疑窦的。看看下图,也是距今3000年左右,我们商代墓葬里同时出土青铜器和人类遗骸的情况。
四川一商代墓葬出土现场人体遗骸零星残存
问题三、德国墓葬的出土文物,难道打破了“分子运动论”?分子不运动,成为德国这次考古成果最大的创新。依据我多年的文物保护工作经验,中国国内比较常见的有青铜器陪葬的骸骨,出土位置比较靠近青铜器的人类骸骨,基本上都会被青铜器的氧化锈所污染。这些被污染的人类骨骸,基本上都会呈现铜绿色。
国内某战国剑出土现场图
然而,德国宣称的这把3000年历史青铜剑,紧邻着各块人类遗骸,却没有明显的青铜锈的迁移。这个,恕我眼拙,至少它这个“分子运动论”的现象非常明显。也许是特殊的力量在阻止德国青铜剑的分子向它旁边的人类骸骨迁移,也许就是埋藏时间不久,还没有怎么迁移。具体会是哪一种原因呢?大家可以评论区留言。
问题四、3000年前,德国青铜剑的铸造工艺比中国还要强吗?从新闻里给大家公开的资料看,德国这把出土青铜剑的剑身,运用了复合铸剑工艺。这把青铜剑的剑身一侧有三条凸起的楞,也就是起脊,这是复合剑典型的标志。
复合剑的工艺,在中国大约是战国早期才出现的,战国早期大约距今是2400年。德国宣称的这把复合青铜剑,比中国早了600来年。这种青铜工艺在时间上的认定,我觉得还需要德国考古学家们给出更多有考古依据的证据。仅仅是张口就说一个年代,确实有些过于草率了。
中国商代铜剑
还有一点,在距今3000年左右这个时间点上,中国商朝铜剑和铜戈,因为没有解决铜剑加长而易折的问题,普遍剑身较宽,长度也就30cm左右。然而,德国这把据称是3000年历史的青铜剑,剑的长度已达40cm以上。在那个年代,这把青铜剑的工艺,以目前公布的证据来讲,确实是过于先进了。
问题五、假如用德国3000岁青铜剑和越王勾践剑对比,能发现什么意外呢?德国商中期的这把青铜剑的剑身和越王勾践剑作比较。它的风格有点像中国巴蜀和云贵地区战国和汉代的风格。勾践剑的保存得益于它饱水的墓葬环境及完整的漆木剑鞘。漆器耐酸碱和耐腐蚀的特点,有效地保护了这柄越王勾践宝剑。众多的适宜条件齐集,才得以有勾践剑的历久弥新。然而,但是,可是,德国出土的这把青铜大宝剑,无论是埋藏环境,还是保护措施,都是如此地随意。如此随意,难道是上帝在3000历史时光里,一直保护这把青铜剑,直到今天才意外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土吗?以目前所有公开信息来看,BBC和CNN联手弄出了这么个如同穿越的东西,不得不令人深感怀疑。
越王勾践剑饱水出土环境,“望山一号”楚墓
伏尔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但是,BBC和CNN,以及西方考古的很多所作所为,确实有很多我们需要深究的地方。以中国考古的标准来看,他们的这些考古成果,还需要很多证据链进一步完善。既然要发布一个重磅考古发现,那就要准备好充足的考古证据。这么多有机质文物同时出土的考古墓葬,德国的考古学家们,你们难道就不想先做个碳十四年代测定,然后再公布出土物年代吗?
好了,这一期我们就先讲到这里啦,欢迎大家关注 @张瑞水下看世界,我是合作作者 @文物郎中将,也希望大家多给我们品评与指正,帮我们转发、评论、点赞呦,我们下一期再见啦!
注释:所谓复合剑,是指剑脊和剑刃用不同成分配比的青铜合金分别浇铸的青铜剑。其剑脊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青铜合金,韧性强,不易断折;剑刃采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合金,硬度高,特别锋利。因而刚柔相济,是古代铜剑的精品。其铸造方法也与普通铜剑有别。普通剑之剑身系一次浇铸完毕,复合剑则是二次浇铸:先以专门的剑脊范浇铸剑脊,在剑脊两侧预留出嵌合的沟槽;再把铸成的剑脊置于另一范中浇铸剑刃,剑刃和剑脊相嵌合构成整剑。
战国时期复合剑技术出现,铸剑师开始用含锡较高的青铜做剑刃,用含锡较低的青铜做剑脊。这使得青铜剑剑锷、剑锋坚硬,杀伤力大,剑脊韧度增强,不易折断。战国后期,随着铁器的兴起,青铜剑逐渐走向了衰落。西汉以后,铁质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