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地无三里平”到“桥梁博物馆”,公路桥梁连起来超5400公里(引题)
贵州“万桥飞架”铺就“高速平原”(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时斓娜 北梦原
(相关资料图)
阅读提示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从“地无三里平”到“桥梁博物馆”的华丽转身,一座座桥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把“无桥不成路”的贵州点缀得淋漓尽致。一座座桥梁打破地理屏障,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曾经,落后的交通长期成为制约贵州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万桥飞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
近日,记者参加交通运输部2023年全国交通重大工程宣传采风活动暨“我到贵州来看桥”活动,看到崇山峻岭间的一座座桥梁,连通山脉、跨越河湖,打破地理屏障,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车程由1小时缩短为1分钟
两岸车程由1小时缩短为1分钟,这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普安县和六盘水市水城区交界处的牂牁江大桥修建完成后,将给当地交通带来的改变。
从六盘水市区出发,在层峦叠嶂间驱车两个小时,记者远远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牂牁江大桥。细雨蒙蒙中,牂牁江大桥在两山夹缝形成的“一线天”里若隐若现。车辆驶近,主跨1080米的大桥逐渐显露出巍峨之势。
雨势渐大,原本在施工辅助平台“猫道”上作业的工人们因为“猫道”湿滑暂停施工。休息中,工人们告诉记者,他们主要负责索股牵引、主缆缠丝、防护涂装等作业,每天都要在全长超过2公里的“猫道”上走好几个来回。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在贵州,修路几乎就要建桥。喀斯特地形地貌和特殊的地质条件,加上气象条件多变、风场紊乱等不利因素,客观上决定了在贵州修建桥梁难度极大,公路“桥隧比”之高、筑路之难可想而知。但桥梁建设者们不仅啃下工程“硬骨头”,还因地制宜进行了各种技术创新。
途经盘旋曲折的山路,记者来到了乌蒙山大桥。大桥位于六盘水市境内阿志河大桥和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夹心”的狭窄位置,主桥跨径270米,跨越阿志河峡谷及两侧斜坡而建。
贵州公路集团第八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刘骁凡告诉记者,乌蒙山大桥采用钢桁-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这种结构相比常规钢筋混凝土拱桥减轻自重27%,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座大跨度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大桥还在多方面融合了绿色施工的先进理念,将成为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桥梁。
“万桥飞架”重塑贵州发展格局
面对“天下之山萃于云贵”的自然条件,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取得了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的成就。“万桥飞架”让贵州赢得了“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美誉。
记者走访的牂牁江大桥和乌蒙山大桥,是纳晴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而纳晴高速公路又是纳雍至兴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程将串联起杭瑞、厦蓉和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同时将加强贵州省西部地区南北向的交通联系,形成贵州与相邻的四川、广西联系的快速通道。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贵州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8368公里,公路桥梁超过2.8万座,所有已建和在建桥梁连起来超过5400公里。
连起来超过5400公里的桥是什么概念?“可以在桥上从贵阳到北京轻松跑一个来回,甚至可以贯穿中国的版图。”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形象地解释道。
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全面重塑了贵州的发展格局,为众多企业、投资商到贵州投资兴业增添了信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新能源企业落户贵州,带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快速增长。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贵州建立数据中心,形成半径4公里的14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
打开山门连接内外,也给贵州本土产业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天然理想场所。随着交通运输瓶颈的突破,贵州开始具备把土生土长的“山珍”运向全国乃至海外的物流条件,全省各地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正逢其时……
便捷交通推动区域经济循环
紧邻黄果树旅游景区的坝陵河大桥,是贵州省内唯一、国内少有的可以进入桥体内部旅游观光的世界级大桥。近年来,依托世界级桥梁的独特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优势,贵州省加快推进桥旅、路旅、航旅、交邮、交产“五大融合”,推出了一批桥旅融合“网红打卡地”,坝陵河大桥便是其中之一。
“坝陵河大桥的旅游观光和极限运动项目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带动了花椒、牛肉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也让周边百姓增加了收入。”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工作人员王雨指着半山腰的10余家高端精品民宿群说道。他介绍说,每逢节假日,民宿的生意都异常火爆,需要提前半个月预订。据统计,坝陵河大桥自建成以来,每年带动周边经济增长近5000万元。
“日渐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促使贵州与周边省份的联系更加密切,也能有力助推乡村振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李健表示。
人享其行、货畅其流。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让贵州近20万个村寨的1700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这些飞架在176万平方公里高原大地上、连接了近126万座山头的桥梁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畅通,让区域经济循环得以实现。
桥不仅畅通了路,让贵州成为“高速平原”,也是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以桥梁为纽带的交通基础设施拉近了贵州与邻近省份、与全国主要经济圈的时空距离。2022年底,贵州省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25个,预计“十四五”末将达到29个,与周边省份形成至少3个省际通道,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9500公里。贵州正从内陆腹地变为风行天下的开放高地。